百歲醫師的育兒寶典,你真的看懂了嗎!?
新手爸媽不可不知的一本好書「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」
近幾年身邊許多好友都陸續懷孕,大家開始為育兒做準備,有好多人介紹我這本書,聽說是最經典的育兒書籍,於是我很幸運的,在懷孕時就已經擁有這本書了!當我拿到這本書時,並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,封面設計普通,內頁排版普通,就薄薄的一本,害我有些失望。內容的部份,則是看起來蠻有道理的,好像都是基本常識,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孩子本來就是不能寵,不能一直抱,這是我懷孕兩三個月時,大略看完這本書的感想,之後就再也沒翻過了!
生下張小妞後,在月子中心待了一個月,生完後我只記得書中說要給寶寶趴睡,翁爸翁媽則是很擔心趴睡這件事,他們以前從沒給孩子趴睡過,總覺得會窒息,我還問了醫生和護士,沒想到醫生回答:「趴睡?最好不要喔!」護士則是說:「寶寶不喜歡趴睡,趴睡不但睡不好而且會哭」,聽完後,我也只好似懂非懂的接受他們的說法,畢竟他們才是專業。月子中心的育兒規則是「寶寶哭了就會叫我去嬰兒室親餵。」
以下是月子中心護士的解說對話內容:
護士:「寶寶哭了!原因很簡單,如果尿布中沒有大小便,那就是餓了!想喝奶了!」
我疑惑的問:「那何時寶寶會想喝奶呢?」
護士:「寶寶想喝奶原因很多,餓了、睏了、渴了、想吃點心、想抱抱、無聊了……反正餵她就對了!」
我聽完驚恐的問:「那不就是隨時要餵奶?」
護士微笑的回答:「是啊!所以當媽媽很偉大」
我:「………」(內心更加驚恐,深怕自己不夠偉大)
在月子中心那個月,剛開始我努力的想當個偉大的媽媽,生產完不顧傷口的疼痛,只要嬰兒室一通電話來:「菁瑤媽媽,寶寶哭了喔!快來餵奶~」就馬上飛奔去餵奶,深怕寶寶餓著了!前幾天我已經不知半夜被叫醒了幾次,甚至有時我才剛走回病房,電話又響了!最後,因為乳頭被寶寶吸破皮而無法再親餵了!只能把母奶擠出來,改成瓶餵。到了後期,我會把擠出來的母奶交給護士,請護士幫我餵寶寶,因為實在太累了!如果每1~2個小時就去親餵一次,根本不用休息了!那幹嘛還到月子中心呢!最後我發現,原來每個媽媽都累得半死,有些還放棄餵母奶,請嬰兒室直接餵配方奶給寶寶喝了。政府近年推行親餵母奶我覺得是好事,因為母奶中的營養成分是配方奶所無法取代的,但如果最後變成媽媽們的壓力,那不就適得其反了!生產完前幾天根本就沒什麼奶,我已經看過太多媽媽在嬰兒室無助的抱著餓到大哭寶寶,但是沒有奶就是沒有奶。其實要母奶量變多的最好方式就是「休息」,壓力越大奶量就越少,想想看,一個剛生產完,又累又睏的媽媽,身體狀況都還沒恢復,可能會有很多奶水嗎?!我個人是覺得,與其半夜一直起來餵寶寶吃那不足的奶水,還不如先暫時讓寶寶喝配方奶,有了充足的睡眠休息後,自然就會有足夠的奶水可以餵寶寶了!
再度翻出這本書時,是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的第三天半夜!回到家後發現擠奶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,不眠不休的照顧寶寶才是辛苦所在。剛開始我是使用醫院說的方法「仰睡、寶寶一哭就餵奶」,結果我發現寶寶不但睡不安穩,還不停的哭鬧,最多睡1~2個小時,大人還可以替換去睡一下,但寶寶呢!她這麼小怎麼可能撐得下去,三天過去了!連我都看得出來她很累很想睡覺但又想哭,到最後連抱著也還是哭不停。這三天下來,全家人已經精疲力盡,雖然翁媽一直安慰說:「照顧寶寶本來就是這樣,媽媽以前也是這樣過來的。」但我就是整個覺得不對勁,如果是這樣,那為什麼寶寶看起來那麼累呢?她根本沒睡飽啊!絕望之際,我打了通電話給文瑞,我知道她自己把2歲的阿喬帶得很好,她一定有方法的。只記得電話那頭的文瑞非常溫柔的說:「菁瑤妳先冷靜,那本書有放在身邊嗎?妳再仔細把它讀一次吧!」於是我趁小妞妞半夜睡著時,重新再翻了一次這本書,此時的我才完全把書上所說的讀進心裡,原來越簡單越基本的道理,越容易被忽略,我決定要試看看書上的方法。
我比別人幸運的是我不但擁有這本書,身邊還有一個隨時可以問問題的軍師。
文瑞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,她比我早兩年結婚生小孩,當我告訴她懷孕的消息時,她開心的說終於找到人可以分享很多事情了!她是完全依照書上所講的方法去帶阿喬,現在2歲的阿喬不但有著規律的生活作息,而且每次都在床上開心笑醒,一副滿足的樣子!我很喜歡每次慌張問文瑞問題時,她那種冷靜又明確的說話方式,讓我能安心的照著書上方法一步一步去做。養育孩子感覺就像玩遊戲一般,每一關都有大魔王,有許多的關卡等著我們去破關,我相信只要有耐心再加上正確的方法,一定可以輕易打敗大魔王的!最後,文瑞麻麻有一句簡單中肯的心得分享:「這方法沒有不適用的孩子,只有不適用的父母。」
第一步,訂定寶寶的好習慣作息時間表。
在張小妞回到家的第三天晚上,我決定一切重頭開始,首先在張小妞房間的窗戶上貼滿了紙條,要時時提醒自己和家人這些簡單但容易忽略的觀念。第一步是訂一個適合自己與寶寶的作息時間表,我們都知道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身體才會健康,這是大人們都知道的基本常識,當然寶寶也一樣。有人說這樣硬性訓練寶寶很不自然,但經過了三天三夜的哭鬧,我終於瞭解,寶寶需要父母在生活上引導他們,這是生活習慣,就像小時候爸媽時間到就會叫我起床,該睡覺時就不能賴皮,吃飯絕對不能挑食……等,這些都不是自然養成的,而是父母教我的方式,自然而然就習慣的生活方式,當然許多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生活作息,都是人們自己決定的。因為我希望我的寶寶能有良好健康的生活作息,我就必須引導她幫助她。道理很簡單,丹瑪醫師說:「是你們搬進去跟寶寶住,還是寶寶搬進來跟你們住?」
【丹瑪醫師:每4小時餵一次奶,新生兒平均每天需要約20小時的睡眠,晚上應該要有連續7、8小時的睡眠,而且是一覺到天亮。】剛開始我也很懷疑寶寶是否能夠依照時間表作息,但我相信如果阿喬可以辦到,為什麼我家張小妞就不行呢!我從沒想過,接下來的日子竟是我這輩子最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開始。
以下是我一開始幫張小妞訂的生活作息表:餵奶時間 am7:00、am11:00、pm3:00、pm7:00、pm11:00。採用定時定量的方式,把母奶擠出來用瓶餵,好處是我可以明確的知道她喝了多少,有沒有喝飽。接著努力遵行「把寶寶叫醒—餵奶(儘量餵飽)—玩耍(叫醒她到玩耍結束,大概抓1個小時左右)—睡覺」的循環模式,最後就是要有耐心,並且做法一致的等待奇蹟出現。
剛開始把她放進嬰兒床時,她大聲的哭鬧,大約10分鐘後她還是繼續哭鬧時,我抱起她輕輕在耳邊說:「張芮晴現在是睡覺時間,妳該睡覺了喔!」講完後馬上放回床上,再等個15分鐘後她竟然停止了!而且睡得超熟,這是她回家後第一次睡了快4小時,下一餐時間到還是我把她叫醒的,我知道她累壞了!看她睡覺香甜的樣子感動不已,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刻。之後,我努力的遵照時間表運行,無時無刻不看著手錶,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能遲到,如果我規定她該睡覺的時間就要睡覺,那喝奶時間到了,我也必須遵守承諾,不會讓她餓著。有時候時間到了她很想睡覺,我還是會把她叫醒喝奶,翁爸翁媽會捨不得的說:「她那麼愛睏,再讓她睡吧!等她醒了再喝就好啊!」,其實我也很不忍心叫她起床,但我不斷告訴自己,這是我跟她之間的約定,如果要建立彼此的信任感,那我就必須遵守約定。
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,才第2天她竟然就開始依照時間表醒來了!而且超準時。剛開始時間一到她就會哭醒,漸漸的如果她提早醒來,就會張著眼等我叫她,超感人的!最難的部份則是去掉半夜那餐,白天我每4小時都會訂鬧鐘餵她一次,但半夜那餐不會設鬧鐘,等到她哭醒我才會去餵她,她睡過夜那天是第7天,我永遠記得在2012年1月18日早上我突然驚醒,看一下鬧鐘已經6:30了!衝去寶寶房間她竟然還在睡,喔耶~我開心得想大叫!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奇蹟,才第7天,我的寶寶睡過夜了!【丹瑪醫師:要記住,這哭聲是暫時的!不幫助寶寶養成一覺到天亮的習慣,才是殘酷的做法。】
趴睡讓寶寶有安全感,睡得更沉穩。
幫助寶寶一覺到天亮的兩件事:一、正確的鋪床方式。二、讓寶寶趴睡。
有些人擔心趴睡的嬰兒若是吐奶會嗆到,或是不小心悶住臉卻無法轉頭,其實只要有正確的鋪床方式,寶寶是非常安全的。我認為仰睡的嬰兒若是吐奶,則更容易嗆到。我家張小妞剛出生時,我就請護士讓她趴睡而且不吃奶嘴(趴睡如果含著奶嘴非常危險),剛開始護士不是很願意讓寶寶趴睡,醫院喜歡把寶寶包緊緊的像一根木條,說是怕寶寶沒安全感,但我怎麼看就覺得不自然,如果把你手腳都綁緊緊的,會睡得舒服嗎?護士被我煩久了偶爾會讓張小妞趴睡,趴睡的寶寶手是不能包住的,這樣她才能使用四肢還有頸部的肌肉轉動頭部。記得當時嬰兒室開放探嬰時間是30分鐘,翁爸爸每次都會準時報到,並隔著玻璃窗緊盯著小妞妞整整30分鐘,就是怕她趴睡時會被悶到,結果翁爸爸驚訝的告訴我,她真的會自己轉頭,太不可思議了!【丹瑪醫師:沒有一種動物會笨到讓剛出生的寶寶仰睡,只有人類!寶寶在子宮裡被緊緊抱住了九個月,讓他仰臥,他會覺得很像要跌下去了,就像隻四腳朝天的甲蟲一般害怕。】
確實的拍嗝,讓寶寶睡得更好。
我發現肚子裡有空氣、有嗝沒排出來,也是讓寶寶不停哭鬧的原因之一。餵完奶後一定要確實的拍背打嗝,再讓寶寶趴睡,她才會睡得安穩。趴睡也讓寶寶容易排氣,常常趴著就放了好多屁,排氣完肚子也會比較舒服。像我們家小妞妞生活作息已經差不多跟時間表一致,有時候她在不對的時間哭很久(超過10~15分鐘以上),我就知道有問題,常常一抱起來拍背馬上就打了一個大嗝。這也是有作息時間表的好處之一,比較容易分辨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。
按照時間表睡覺和吃奶的好處。
1. 媽媽心情愉快,孩子心情就愉快。父母有了充分的休息,就有更充分的耐性和體力來照顧孩子的需要,這道理真的就是那麼簡單。
2. 家中氣氛安詳寧靜。當家裡有寶寶不停哭鬧時,氣氛是不會好到哪裡去的,不只是媽媽而已,全家人都會受到影響。
3. 寶寶更有安全感。當孩子開始信任父母將按時做該做的事情時,就會有安全感。寶寶也漸漸曉得不需要用哭來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。我們家小妞妞現在如果提早醒來,都會睜開眼在床上玩手指,等我叫她喝奶,一副很滿足的樣子!
4. 能夠分辨是不是有什麼大問題。有一套固定的生活作息後,寶寶哭就比較容易分辨原因了!我們家小妞妞甚至連大便都差不多固定在某個時間呢!
正常的新生兒每天平均需要哭3~4個小時,哭對寶寶是有益處的。
哭對嬰兒的發育非常重要,用力哭可以打開肺部,讓肺部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。有些人認為讓寶寶哭很殘忍,其實剛好相反,不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才是殘忍。因為我們愛他所以才要讓他連續睡久一點,想想看,如果晚上沒睡好的話,第二天是不是很累,脾氣暴躁呢?(不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,對家人也是殘忍的事,尤其是媽媽。)
其實我真的瞭解很害怕聽到寶寶哭的那種感覺。寶寶一哭就會有種非常焦慮的緊張感,想說她怎麼了?是不是不舒服了?我是媽媽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小孩哭得那麼可憐呢!但弄了半天,她還是哭,焦慮感就更嚴重了!後來發現,有時候寶寶真的就只是想哭,沒有原因的哭,我告訴自己必須克服這種害怕寶寶哭聲的焦慮感,當媽媽的人,如果寶寶一哭就緊張兮兮的,這怎麼行得通。甚至最後還把我家小妞妞的哭聲錄下來,請阿洛拔拔幫我做成手機鈴聲,試著讓自己快速適應這哭聲呢!
讓寶寶學會安慰自己,靠自己入睡。
有很多人誤解書上說的,就讓寶寶哭吧!覺得很殘忍。其實,在讓寶寶哭的前提下,必須先確定是不是餓了、(所以才需要時間表固定喝奶時間,不然你永遠不知道寶寶何時餓了!)、尿布是否該換了、穿太多或穿太少、肚子不舒服就幫他擦一下脹氣膏按摩一下、量體溫看是不是發燒了……等。當這些事都檢查過了,確定寶寶沒事之後,就把他放回嬰兒床,讓他哭一下吧!而不是完全不理他,讓他一直哭。如果等了10~15分鐘還在哭的話,再回來檢查一下,沒事的話,就再放回嬰兒床,讓他哭一下,接著20分鐘再回來檢查,時間慢慢拉長,漸漸的讓寶寶知道時間到了就該睡覺休息,拔拔麻麻都在旁邊不用擔心,最後你會發現寶寶學會安慰自己了。我們家小妞妞現在放回床上後,她不會馬上哭,反而是先吃手手安慰自己入睡,因為她知道該睡覺了!哭是沒有用的!
要有耐心,家人做法要一致。
用這個方法最要克服的就是〝寶寶哭〞這個關鍵點。說真的,我也超害怕聽到寶寶哭的,常會忍不住想衝去抱她,但我會不停的看著手錶提醒自己:「才5分鐘,再等一下,她才哭5分鐘而已!」。當然不只我聽到寶寶哭聲會心疼,家裡的阿公阿嬤更是不忍心聽孫子哭成這樣,所以很重要的,不但要有耐心,全家人的做法也要一致,不然寶寶會混亂,搞不清楚我們所傳達的訊息。剛開始訓練時,常常我去上個廁所出來,翁媽已經把她抱起來秀秀了。或者她一哭,翁爸馬上衝到床邊說,快抱起來,她哭好久了耶!最痛苦的是半夜,連我自己都快受不了,覺得她哭好久好可憐。最後,我只好在小妞妞房門上貼上超大紙條,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,不要一哭就忍不住衝進去抱她。(哈哈哈~現在再看到這張紙條,都還可以感受到那股全家人愛的緊張感,實在太有趣了!)
不管你做什麼(或沒做什麼),都是在訓練孩子。
孩子就像一張白紙,父母怎麼做,她就怎麼反應。有些小孩需要吃奶嘴、需要跟爸媽一起睡、需要開夜燈、需要人家一直抱……等,一直到現在我終於相信這些〝需要〞不是孩子的問題,幾乎也都是在父母訓練之下養成的習慣。說是〝訓練〞或許很多人聽起來覺得太過嚴格,其實簡單想,不過就是個〝習慣〞而已。記住,孩子的所有習慣幾乎都是父母養成的,今天我們是父母,就必須為孩子的習慣負責,不要再抱怨你的孩子半夜不睡覺,抱怨你的孩子老是喜歡哭鬧,抱怨你的孩子很不獨立……等,這些其實也都是他們被訓練出來的習慣。
家人的支持對新手媽媽來說非常重要。
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,生了寶寶後,更深刻體認到自己的幸福與幸運是很多人所沒有的。我不是一個能力頂尖的女生,但因為身邊這些愛我的家人,讓我突然無敵了起來,因為他們的支持與幫助,讓我不怕跌倒、不怕失敗,相信自己是最好的。真的非常感謝我的老公-洛卡先生,他總是能夠在我快要崩潰時,拉我一把,一派輕鬆的說:「哎呀!這沒什麼,我來用吧!」。翁爸翁媽則是我最大的靠山,即使意見不同時,他們還是能夠尊重我的決定。還記得某次晚上餵奶時間到了,差點睡過頭的我急忙衝下樓溫奶,心想:「糟了!小妞妞快醒了!」,沒想到翁爸翁媽已經溫好奶在餵她喝了!翁媽看到我還連忙解釋:「我們看時間到了!想說先幫妳餵她,妳快去擠奶吧!」,站在樓梯上的我感動到說不出話來,雖然他們剛開始很懷疑我的做法是否正確,但還是願意配合我試試看這個方法。翁小妹則是我吐苦水的超大垃圾桶,難免有些話是無法跟爸媽或老公講的,她不但能夠忍受碎碎唸個不停的姊姊,而且口風還很緊呢!感謝上天,賜給我如此完美的家人,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。
決定寫這篇文章,是想提供大家這個很棒的育兒方式,因為身邊有許多的新手媽媽都跟我一開始一樣,被寶寶弄到心力交瘁,或許每個人育兒的方式和經驗都不盡相同,但如果原本的方式讓妳真的無法撐下去了,我希望能多一種方式讓媽媽選擇。一直以來,我都跟大部分人一樣認為「媽媽一定懂得寶寶的需求,這是天性。」生了寶寶後才知道,自己竟然完全不瞭解孩子在哭什麼,本來還很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,但後來在嬰兒室發現許多新手媽媽跟我一樣手忙腳亂、慌亂不已,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是當了媽媽以後,才開始學當媽媽的。
新手媽媽的壓力常常來自於自己或身邊的人(特別是爸爸),當寶寶開始哭時,大家就會馬上丟給媽媽,然後說:「怎麼辦,寶寶哭了?」,其實新手媽媽也不知道寶寶為什麼哭,只能有耐性的去試試看找出寶寶哭的原因了!我還記得在寶寶滿月那天,我去嬰兒室要抱小妞妞回家時,剛好遇到其中一個新手媽媽,她剛從嬰兒室抱寶寶出來,一個人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看著手中大哭的嬰兒,對我說:「啊~怎麼辦她一直哭,快救我!」,進了嬰兒室後,我還傻傻的問護士:「剛才那個媽媽的寶寶在外面一直哭怎麼辦?」護士無奈的說:「那是妳們的寶寶,要自己想辦法啊!都出院了我也無法幫妳們了!」想想也是,自己的孩子當然要自己想辦法照顧,總不能老是指望著要靠別人幫忙,那一刻起,我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!要當媽媽了!
當然每個媽媽都是很愛自己寶寶的,但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有辦法承受照顧寶寶這件事,如果妳真的覺得自己快受不了了,又找不到人幫忙,那就送寶寶去保母家,請保母照顧也是一種方式。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強忍著焦慮暴躁的情緒去面對寶寶,這樣很容易使產後憂鬱的狀況變得嚴重,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好,得不償失。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照顧寶寶,沒有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對的,沒母奶就喝配方奶,真的無法負荷就請保母照顧,重點是寶寶能健康長大,而且媽媽也能開開心心的,這才是最終目標,也是我超認真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用意。我相信寶寶大多數都能健康的長大,但媽媽是否能快樂的享受這育兒過程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。我的寶寶現在才兩個多月,要努力的路還很長,各位媽媽跟我一起加油吧!